膠粘技術的定義
膠粘技術是指利用適宜的膠粘劑作為修復工藝材料,采用適當的接頭形式和合理的粘接工藝而達到連接目的,將待修零部件進行修復的技術。將各種材質、形狀、大小、厚薄、軟硬相同或不同的材料(零件)連接成為一個連續牢固穩定整體的一種工藝方法。又稱粘接技術,粘合技術,膠接技術。
膠粘技術的原理
膠粘劑何以有如此大的力量呢?首先是電,膠粘劑能夠與物體牢牢地粘接在一起,除機械力、靜電力、范德華力外,主要原因是在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分子中,含有氧、碳、氫及其他一些“雜原子”和“π”鍵,它們總有一個或幾個未共有電子對,而被粘接的物體D軌道上總有空軌道。它們與膠粘劑中的電子能形成配位鍵,配位鍵也是一種特殊的化學鍵,具有強度高的特點,其粘接力特別強。再者,許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是鏈狀的,這些小鏈子互相擰在一起,難解難分。許多膠粘劑常常是上述幾種粘合因素同時起作用的。
膠粘技術的優越性
膠粘技術除了具有簡便、快捷、高效、價廉等特點外,還可以粘接一些其它連接方式無法連接的材料或結構,如實現金屬與非金屬的粘接,克服鑄鐵、鋁焊接時易裂和鋁不能與鑄鐵、鋼焊接等問題。并能在有些場合有效地代替焊接、鉚接、螺紋連接和其它機械連接。目前,膠粘劑的應用已滲入到國民經濟中的各個部門,成為工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技術,在高技術領域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,如據報導:國外在生產一輛汽車中要使用5~10kg膠粘劑;一架波音飛機的粘接面積達到2400m2;一架宇航飛機需要粘接30000塊陶瓷片。
膠粘技術發展史
本世紀初,由于各類合成樹脂和合成橡膠的研制成功,特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物如酚醛樹脂、脲醛樹脂、不飽和樹脂、環氧樹脂、氯丁橡膠等的投產和商品化,促使了近代膠粘劑和膠粘技術的迅速發展。八十年代以來,膠粘劑與膠接技術進展顯著,新的性能優異的膠粘劑不斷出現,且由于獨特的膠粘技術,使其具有非凡的多功能,能夠實現多重目的。因此,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。
膠粘劑的分類
1)按化學成分分類: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,它將膠粘劑分為有機膠粘劑和無機膠粘劑。有機膠粘劑又分為合成膠粘劑和天然膠粘劑。合成膠粘劑有樹脂型、橡膠型、復合型等;天然膠粘劑有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天然橡膠等膠粘劑。無機膠粘劑按化學組份有磷酸鹽、硅酸鹽、硫酸鹽、硼酸鹽等多種。
2)按形態分類:可分為液體膠粘劑和固體膠粘劑。有溶液型、乳液型、糊狀、膠膜、膠帶、粉末、膠粒、膠棒等。
3)按用途分類:這可分為結構膠粘劑、非結構膠粘劑和特種膠粘劑(如耐高溫、超低溫、導電、導熱、導磁、密封、水中膠粘等)三大類。
4)按應用方法分類:有室溫固化型、熱固型、熱熔型、壓敏型、再濕型等膠接劑。為適應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對膠接技術的需要,各國在開發膠粘劑品種方面都化了很大的功夫,發展迅速,出現了一些快固化、單組份、高強度、耐高溫、無溶劑、低粘度、不污染、省能源、多功用等各具特點的膠粘劑。在合成膠粘劑方面,利用分子設計開發高性能膠粘劑;采用接技、共聚、摻混、互穿網絡聚合物(IPM)等技術改善膠粘劑的性能。對于膠粘機理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;施膠設備和工具也有了新的發展。如膠粘與機械相結合的連接方式、膠粘與電刷鍍等技術結合,形成了新的復合修復技術等。八十年代以來,我國的膠粘劑和膠粘技術發展也很快,品種增多,產量增大,質量也有很大提高,不少膠粘劑的質量和性能,達到甚至超過了世界同類先進產品。這里以天工“超金屬”修補劑為例,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膠粘劑和粘接技術的發展。天工“超金屬”修補劑是由高分子聚合物與金屬粉、陶瓷粉、纖維及固化劑組成的雙組份復合材料,也稱之為“高分子合金”。它具有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、耐磨性、耐腐蝕性,其綜合指標已可與國外同類產品相媲美;品種有通用型、耐磨型、減摩型、耐腐蝕型、快速固化型、濕面修補型、高強度型、導電型等九個系列26種修補劑,可適應不同條件和要求的粘接和修補。